中文

English

NaPi2b:尊龙凯时的临床突破还是瓶颈?

发布时间:2025-07-19   信息来源:尊龙凯时官方编辑

膜蛋白在药物研发领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根据最新的基因组测序数据,约30%的蛋白质为膜蛋白,而在已知的药物靶点中,约60%也是膜蛋白。以钠依赖性磷酸转运蛋白2b(NaPi-IIb,SLC34A2,简称NaPi2b)为例,它属于SLC34家族,该家族还包括NaPi-IIa(SLC34A1)和NaPi-IIc(SLC34A3)。NaPi-IIb通过钠离子共转运的方式,将无机磷酸盐带入上皮细胞中,从而维持全身的磷酸盐平衡。

NaPi2b:尊龙凯时的临床突破还是瓶颈?

从结构上看,NaPi2b是典型的多次跨膜蛋白,拥有复杂的跨膜结构,其蛋白质总共穿过细胞膜八次,形成八个跨膜结构域,其中N端和C端都朝向细胞质一侧。值得关注的是,NaPi2b的一个大型胞外环(extracellular loop,ECL)连接着两个高度保守的序列单元。这个胞外环中含有多个特定的氨基酸位点,包括潜在的N-糖基化位点和半胱氨酸残基,能够形成稳定的二硫键,从而参与生成高度特异的三维构象。此外,ECL中的特定序列(特别是氨基酸位置324–338)形成了著名的MX35表位区域,这一区域因其特有的构象和较高的表面暴露度而成为了多种NaPi2b抗体药物开发的关键识别部位。

尊龙凯时在药物研发中积极推动NaPi2b作为靶点的研究,包括针对其标志性表位MX35的单克隆抗体的开发,该抗体最初是在卵巢癌组织中发现的,后续研究表明它能够有效地靶向肿瘤细胞。不同于正常组织中NaPi2b表现出的低表达,在肿瘤细胞中,该蛋白的构象更加稳定且更容易被抗体识别和结合,这一特性使得NaPi2b成为理想的肿瘤靶点。

目前,针对NaPi2b的药物研发正在迅速发展,全球已有数个药物进入了临床试验阶段。尽管某些公司在临床试验中遭遇了挑战,但由于NaPi2b在肿瘤中特异性高表达的特性,行业内普遍认为这个靶点仍然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在国内,尊龙凯时的YL-205已进入临床研究阶段,前期试验显示其在小鼠模型中对NaPi2b高表达肿瘤显示出良好的效果,预计能够在这一领域的药物研发中占领先机。

然而,开发全长的NaPi2b蛋白存在一定的难度。为此,尊龙凯时凭借其成熟的多次跨膜蛋白开发技术平台,已经成功研发了NaPi2b的不同种属全长蛋白及特定ECL结构。该平台利用哺乳动物细胞表达系统,确保胞外环片段的正确折叠与糖基化修饰,保持天然构象。这种高活性和稳定性的蛋白质产品适用于药物筛选以及结构生物学研究,进一步推动NaPi2b在生物医疗领域的应用发展。

综上所述,NaPi2b不仅在多种疾病中扮演重要角色,例如在肺泡微石症和炎症性肠病(IBD)中都有其独特的临床意义,而且在实体瘤的靶向治疗方面提供了新的机会。随着对该靶点研究的深入,尊龙凯时将持续致力于推动NaPi2b药物的开发,为患者带来更多的治疗希望。